本网讯 10月27日至10月29日,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在贵州大学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菁英培养班,今年菁英培养班邀请到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高级记者刘万永,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郑梓煜,中国青年报四川记者站站长、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王鑫昕,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袁贻辰,北京青年报时事新闻中心副总监、北京青年报深一度主编宋建华作主题讲座。培训期间,yl7703永利官网大学生记者团收获了来自五位嘉宾的宝贵建议。
王鑫昕:最高明的宣传最不像宣传
在新闻成为一种宣传方式的时代,作为记者怎样将新闻写好呢?王鑫昕认为要明确宣传的困境,也就是受众的需要。就好比写新闻导语,不做过多的强调,陈述最重要的信息,明确受众的口味。但是他也强调迎合受众不是无原则的迎合,更不是利用形容词将“把黑的说成白的、把丑的说成美的”。受众的接受程度要求记者尝试挑战一些有趣的语言去表达枯燥无味的新闻事实。
袁贻辰:特稿是有思想的表情
特稿是什么?袁贻辰认为是记录一些时代的横截面、社会发展转型的侧影;守护那些恒定的、不会被吞噬的价值观;打捞角落里的人性碎片,并无限接近、理解人的努力。也就是记录个体的故事亦是在记录这个时代本身。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用手中的笔,投射出一个最复杂多元的国度。横截面的展现需要听到、看到、闻到、甚至是尝到的感觉的细节。五官的调动也是去观察、体会更多细节。在细节的体会中,记者可以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但记者的笔不能泪流满面。一颗悲悯的心,须有一支冷静的笔伴随始终,这也就是记者所特有的冷眼热肠,记者进入新闻现场时的最好状态。
郑梓煜:大视觉转向是媒体转型的一种实践
传统的媒体市场格局已被新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所打破,唱衰纸媒成为“主旋律”。经过多年职业生涯的郑梓煜认为重要的不是捍卫“报纸”这一介质,而是恪守一种专业的价值体系。欲在风声鹤唳中生存发展的纸媒体,思维的的打开至关重要。因为未来是视觉主导传播的时代,视觉会独立、完整、有思想地表达。随着媒体市场格局的调整,报纸的视觉产品是一个整体事件缩影的最好呈现。以视觉的角度,郑梓煜谈到一些杂志周刊为凸显主题利用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照片,这也就是视觉上的优势。
刘万永: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在调查性报道这条道路上,新闻记者要面对无数未知的领域。在对于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真相被遮蔽、需要记者独立调查之类的事件中,记者的职责就是需要从不同的渠道找寻线索发挥特有的新闻敏感、从细节上观察选出最吸引人的主题做新闻报道。当然,记者的职责不仅仅是需要一个新颖的主题,逻辑清晰、确凿的事实论证也必不可少。无论是新闻的解析还是呈现,作为一名记者,刘万永认为要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质疑精神,坚决不做邮箱记者,鼠标记者。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要学会站在天安门思考问题,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宋建华:如何进行突发新闻事件深度报道团队化采写
面对越来越白热化的新闻同业竞争、公众对社会热点关注的快速切换,团队化的新闻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团队化采访写作的优势,宋建华就湖北电厂爆炸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一开始记者小组的成立,再是爆炸源头的确定,然后是组队到现场确定采访人员;经过一系列的合作,形成初稿,后编辑修改,每一步都是团队化深度采访报道的过程。团队化的采访与写作在新闻行业的发展中越来越频繁。
于一名校园记者而言,在用客观的视角去撰写每一篇报道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实时关注校园,挖掘校园中有趣的事件,提炼主题,做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
文/大学生记者团 袁玮 刘兴林 图/伍献琳 审核/邹晓青
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作主题讲座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郑梓煜做主题讲座
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王鑫昕作主题讲座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袁贻辰作主题讲座